中华窦氏燕赵大地文化遗产之六
——窦默墓碑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城东北约四五公里处,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县级公园-窦默文化生态园。该园占地300亩,修建于2013年,其中的窦默墓碑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默生平:
窦默(1196~1280),字自声,早年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日河北)人。窦氏自幼好学。元兵伐金,他一度被浮,家破母亡,于是南渡黄河,依靠母族吴氏。后来有一姓王的老医生将女儿嫁与他为妻,并劝他从书医业。不久窦氏各居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带),遇名医李浩,得其铜人针法,针术遂精,又南走德安(今湖北陆安),读宋人理学著作。后北归至大名,与姚枢、许衡等讲究理学。之后,又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生徒。元世祖忽必烈在行宫中召见窦默,问治国之道,窦默推荐姚枢,即被召用之。又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忽必烈称帝后,召窦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晩年加昭文馆大学士。
窦默画像(作者不详)
窦默雕像
窦默为人乐“易”,从不评品人物,当议论国家大事时,面折廷争,人称“汲黯”。元世祖忽必烈常说:“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
窦默是我国针灸史上的名家之一,他的“流注八穴”、“补泻在于手指”、“莫如用针”、“气至沉紧”等针灸学说,对后世针灸医家颇有影响,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秋窦默因病死于京师,同年十一月由其子窦履护灵,归葬故里肥乡县(今肥乡区)城西村。卒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正”。
窦默墓碑(早期图,现已加装围栏保护起来)
窦默墓碑历史:
窦默墓区原有墓田32亩,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葬封土高大,后建有神道碑(墓碑)一通,人兽翁仲两列,供春秋祭用。祠堂于清成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被战乱推毁。
同治元年(公元1863年)教谕赵文廉曾捐款重修,又于民国初废,基葬封土已平,翁仲被毁,仅存神道碑一通,碑高72米,面宽2米。碑下有一驮起,碑阴阳两面均刻有阴刻文字1760个。碑刻为翰林院大学土王盘撰文,少中大夫河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胡袛遹书丹,正奉大夫枢密副使商挺篆碑额“昭文馆大学土正义大夫窦公神道碑”。
墓碑碑阳碑额,商挺篆书撰写
王盘、胡袛遹、商挺三人均为窦默生前好友,同朝为官。王盘所撰碑文较为详细的记载了窦默家世及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政绩。碑文所载基本与《元史窦默传》、《名臣史略》等资料一致。是今天我们研究窦默的唯一原始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1982年窦默墓碑(神道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沂蒙:窦文华
河北井陉:窦文文
二0二一年九月